妈妈妈,妈妈,我我我的一一一只熊,找找找找不到了...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说话结结巴巴,真是让家长着急啊。好好的怎么就这么说话了呢?会不治自愈还是会延续到未来的生活?
其实,儿童进入3岁后将会有50%的孩子,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状况, 这与孩子认知发育不无关系。然而,儿童时期的口吃不都是真的,还有相当一部分是“假”现象。被医生称之为自然发育中的生理性口吃。
如果孩子属于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口吃,家长就不需要多虑,因为这种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消失。
可真口吃的情况就复杂了,也更难以纠正。
如何分辨孩子的口吃是真是假呢?
一般情况下,如果孩子一旦过了四岁,并保持持续的口吃时间时,就需要父母的注意和重视了,更具体的特征如下:
1.孩子说话时,越想说好,越说不出来,或伴随着肢体肌肉紧张。
2.说话费力时同时晃手、眨眼、清嗓子等行为。
3.说话过程长,停顿时间久,能感觉到声带的震动,但没有声音发出来。
4.有遗传性口吃。
此种长时间的表达吃力会改变大脑中神经的链接。于是短暂的结巴就从好玩变成了慢性病。成了病就需要更专业的治疗,而且,还会分效果好坏,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口吃会伴随他们一生,造成终身的困扰。
所以,当我们确定孩子以上几个方面出现问题时,尽早就医,在正规的科学的矫正帮助下,改变孩子的问题。